找到相关内容929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十三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土登嘉措浅析

    和尊重,于无形中拉近了他与这些官员的关系,为其日后的统治奠定了人心方面的基础。官员会议的结果当然是一致要求达赖喇嘛亲政,于是,十三世达赖喇嘛接受了这个决定,第穆的摄政职权也就相应地被免除,同时也埋下了...

    多杰才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135782757.html
  • 藏传佛教在台发展的现况与省思

    教有著相互融和的趋势,彼此不仅有对抗的关系,也存在互补的关系,显示出佛教与本教有着内在调适的机能。[注2] 西藏佛教由于各地僧人投师之異,学经之别,接受的传承不同,各自的心得与見解不一致,对外传授时...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144282808.html
  • 当代藏传佛教在国外

    信仰转入隐蔽。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然发动了对苏联的袭击,卫国战争开始。这个时期反对入侵,保卫祖国成了首要任务。为了团结人民一致对敌,苏共对宗教采取了一些宽容政策,成立机构,制定管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150782812.html
  • 拉卜楞寺的青海籍蒙古族活佛、高僧评介

    兼通显密、学遍十明的著名高僧。   1892年即嘉木样二世圆寂次年,经寺院上层和亲王府一致决定,罗藏晋美接任此前由嘉木样二世创建并亲任首届法台的拉寺医药学院的第二届法台,由此可见他在当时享有的学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45482953.html
  • 《时轮根本摄续》及其气功医学

    是树,此指真实树。有者说,人或任何树,指具马头。或说:虫等食树,部分地狱现于自体树,受苦。修法章所说坚固树乃指从地生长之树,未说地之幻生,两说不一致。”   ⑦逾缮那——又译“由旬”、古印度的长度...

    许得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50382963.html
  • 佛学与儒学

    其实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周易·系辞下》通过孔子之口道出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观点,事实上已为如何判定儒佛之“殊途”“百虑”的问题提供了经典的依据,这也可以说是从方法论角度来说的佛可与《...

    向世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1983171.html
  • 谈心说识(三):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

    的和后念所欲做的往往不一致,才会有“三心二意”的情形出现。而一些不守信用,或投机取巧者皆有此心态。   大徹大悟时的心念转变亦是属於开导依,和前大不相同的是,这是一种舍愚进贤、超凡入圣的心态,也就是...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自私|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0045983353.html
  • 死亡的艺术——慧律法师

    ,左右地飘。然后他们发出一种不规则的,如同打破玻璃的破碎声,白色的光就产生颤动而慢慢沉下、沉下……。这种现象与我们佛教所说的一致,当人临命终时,哭声也是一样的;所以,人将命终,神识将离之际,不能哭泣,...保持如如不动的心境,任何人对我的称、讥、毁、誉都不会影响情绪的起伏,那么,我们临命终时,就有把握了。 再来是好好念佛,念心口一致的扎实佛,不要念“松佛”,所谓“松佛”就是不实在,对事情会计较,没有肚量...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385783377.html
  • 以罗汉像为例来谈五代之后中国佛画发展之流变

      综观历代佛画的绘制,可以知道各家的技法虽然不同,有苍劲的,有古朴的,有用白描手法的,有的重视衣纹的厚重,有的重视行云流水般的变形手法,主张虽各不同,但就佛法而言,表现庄严慈悲,美好善良是一致的...

    龚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0551083724.html
  • 许地山的学术成就与印度文化的联系

    另一个说法。同样,《爱的痛苦》也反映了作者对“爱即痛苦”的认同,这与佛教所说的“爱别离苦”是一致的。当然,我们说这是受了佛教的影响,并非说地山先生的人生观就是佛教的人生观,他的散文代表作《落花生》以及...

    薛克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505684100.html